肉牛飼養(yǎng)管理技術要點
來源:養(yǎng)牛網 編輯:養(yǎng)牛網 更新于:2020-8-10 閱讀:
為較好利用尿素作飼料而又不致于引起中毒,注意以下幾點:
①延緩尿素作飼料在肉牛瘤胃中的分解速度,以便微生物有時間充分利用,最好使用分解速度較慢的,如硫酸銨、醋酸銨,價格又比尿素便宜。
②增強微生物的合成使用。尿素喂量應由少到多,逐漸增加,直到標準量為止。
③微生物利用尿素需要能量,使用尿素應與淀粉如玉米、小麥、大麥等精料混合用效果更好。
(3)尿素中毒處理方法:用2%的醋酸溶液2-3升灌服,隔4小時灌一次,連續(xù)灌服3次,同時可采用一些對癥療法,如抽搐不止時,可以肌肉注射鹽酸氯丙嗪,瘤胃馳緩時,可用30ml龍膽酊,10ml稀鹽酸,10ml番木別酊,50ml酒精混合一次灌服。病情嚴重請獸醫(yī)。
(三)不同生長階段的肉牛飼養(yǎng)管理要點
1、犢牛飼養(yǎng)管理
①放牧:犢牛一般應于出生后三周至一個月開始放牧。冬天出生的犢牛是否放牧,應據天氣寒冷情況而定,在冬天時,因草料缺乏,適當補飼干草和含粗蛋白15-16%混合精料0.5-1公斤。到5-6月齡最多7月齡斷奶。
②只對情情兇暴難以管理的公牛進行去勢。過去認為去勢后,性腺發(fā)生變化,降低了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性情溫順,遲鈍,容易育肥,產肉量較高,實際上是一種偏見,據美國試驗,育成牛有較高的生長率和飼料轉化率,生長率平均高8.7%,每增重1公斤需要飼料比閹牛平均少12%,公牛比閹牛具有較多的瘦肉,肉質比閹牛好,而閹牛則有較多的脂肪。
2、育成牛的飼養(yǎng)管理
育成牛是從犢牛斷奶到第一次產犢以前的母牛和開始配種以前的公牛,這個階段仍然是牛的生長發(fā)育較快的時期,飼養(yǎng)管理就是要適應牛在育成階段的生理特點,促進它的發(fā)育。
①一歲長骨架,二歲長膘,在斷奶后到12月齡前之間應著眼于骨骼的發(fā)育,要使犢牛充分地運動,鍛煉肢蹄。過了12月齡以后增加飼料,在發(fā)育好的骨架上長肉,達到理想體型。這一時期(12月齡前)尤其是6-9月齡是牛一生中發(fā)育最旺盛時期,如果飼喂有方,到18月齡其體重就達到最高的93%。精粗料要充足。
②牛配種后,胎兒開始發(fā)育,懷孕1-7月齡,由于胎兒發(fā)育遲緩,母牛膘情又好,可按原來標準飼養(yǎng),在懷孕最后3個月胎兒發(fā)育很快,大約是初生重3/5以上,加強飼養(yǎng),給混合精料2公斤左右。
③經常刷拭,保證牛體清潔。把牛栓起來飼養(yǎng),注意牛的發(fā)情,及時配種。
3、哺乳母牛飼養(yǎng)管理
①母牛臨產前一周適當控制精料,充分給予優(yōu)質干草以防乳房過于膨大。
②分娩后不要急速增加精料,讓其充分采食優(yōu)質干草及牧草,分娩后4-5天,逐漸增加精料量,到20日齡為最高量,保持2個月左右(控制在2公斤以下),然后適當減少精料,大約一個月后可以外出放牧,根據牧草豐歉情況,適當補充精料,以滿足營養(yǎng)需要。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