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牛的飼養(yǎng)管理技巧
來源:農村百事通 編輯:農村百事通 更新于:2018-3-20 閱讀:
(2)盛乳期。母牛產犢后15天至3個月,牛的產奶量最高,這個時期宜采取“定期交替飼養(yǎng)法”,也就是粗料型(主要是優(yōu)質干草和多汁飼料)和精料型的飼養(yǎng)方法交替使用。通過這種周期性的刺激,可以提高牛的食欲和飼料轉化率,增加泌乳量,降低飼養(yǎng)成本。一般交替飼養(yǎng)的周期為2~7天。在此期間,應加強擠乳和乳房按摩,經常刷拭牛體,促使母牛加強運動,充足飲水。
(3)中乳期。泌乳3個月后至干乳前1個月的一段時間稱為泌乳中期。其特點是母牛產奶量下降,這是母牛泌乳的一般規(guī)律。但全價的配合飼料,充足的運動和飲水,正確的擠奶方法,多次的乳房按摩及精細的管理,可以延緩泌乳量下降的速度。同時這個時期,牛的采食量有較大增長,如飼喂過量的精料,極易造成母牛過肥,影響產奶和繁殖。母牛日糧營養(yǎng)水平為:每公斤干物質含2.13個奶牛能量單位(NND)、粗蛋白質13%、鈣0.45%、磷0.4%,精、粗比為40∶60。
(4)泌乳末期。干奶前1個月至干奶這段時間,母牛已到妊娠中后期,胎兒生長發(fā)育迅速,母牛要消耗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以供胎兒生長發(fā)育的需要。母牛日糧的營養(yǎng)水平為:日糧干物質占體重的3%~3.2%,每公斤干物質含2個奶牛能量單位,粗蛋白質12%、鈣0.45%、磷0.35%,精、粗比為30∶70。
飼養(yǎng)肉用母牛,主要目的是維持健康,能夠保證連年產犢。在飼養(yǎng)乳肉兼用母牛時,除了生產犢牛以外,還可以生產一些商品牛奶,從而提高養(yǎng)牛的經濟效益。但目前農村中并不能做到每年從每頭母牛哪里得到一頭犢牛,其主要原因就是母牛飼養(yǎng)不當,母牛受配率和受胎率較低造成的。
1、空杯和妊娠后期母牛的飼養(yǎng)管理。
成年空杯母牛要保持中等膘情,正常發(fā)情,能按時參加配種。母牛懷孕前5個月胎兒生長發(fā)育緩慢,可以和空杯母牛一樣,以粗飼料為主,適當搭配少量精料,組成日糧。如果處在青草季節(jié),母?梢酝耆曃骨嗖,而不用飼喂精料。但是青草要種類多,品質好,母牛能夠吃飽。
母牛妊娠后期,即懷孕的第6-9個月,胎兒生長發(fā)育快,從母體需要較多的營養(yǎng)物質,同時母牛在體內也需蓄積一定的養(yǎng)分,以保證產犢后的泌乳。此時,應按照飼養(yǎng)標準配合日糧,應當是以青飼料為主,適當搭配精料。精料選擇當地資源豐富的農副產品,如小麥麩、棉籽餅、糟粕類等,再搭配少量的玉米等谷物飼料。要特別注意礦物質、維生素的補充。
母牛要每天飼喂2-3次,每天要飲水3次,飲水要清潔、新鮮,冬季水溫要不低于15度,不飲冰水,不喂發(fā)霉、變質的飼料。母牛既不能過瘦,也不能過肥,保持中上等膘情。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