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奶牛骨中礦物質含量怎樣的測定?
來源:中國養(yǎng)殖網(wǎng) 編輯:中國養(yǎng)殖網(wǎng) 更新于:2018-10-22 閱讀:
本試驗的目的是評價利用化學分析方法和成像評估技術(放射顯影光度測定法和雙能X--射線吸收法)所測定的奶牛骨中礦物質含量之間的相關性,并評價不同胎次、泌乳階段及測定位置(第3、4趾骨以及第14、15尾椎骨)對骨中礦物質含量的影響。試驗1, 將33頭母牛屠宰,切除其尾椎骨。尾椎骨樣本用放射顯影光度測定法進行分析,同時用化學方法測定骨中的礦物質含量。試驗2,屠宰107頭淘汰的荷斯坦奶牛,并切除其尾椎骨和右側前趾骨(樣本成對)。根據(jù)奶牛的胎次(1,2,3,≥4胎)和泌乳階段(第1階段:<90d,第2階段:91-150d,第3階段:151-250d,第4階段:>250d)對樣本行分組,可以獲得43組樣本對。用放射顯影光度測定法和雙能X--射線吸收法對樣品進行分析,同時用化學方法分析礦物質含量。在這兩個試驗中,利用成像分析法和化學分析法所測得的礦物質含量間的相關性都很差,這可能是因為所選的奶牛相對成熟,其骨中礦物質含量本身就變化不大。趾骨中灰分含量和鎂的濃度(以占骨灰分比例表示)要比尾椎骨中高。泌乳階段對尾椎骨中的礦物質含量沒有影響,但在趾骨中,磷含量(以磷占總礦物質比例表示)在第2階段最高。胎次對尾椎骨或趾骨中總礦物質含量沒有影響,但是趾骨中鈣、磷的含量隨著胎次的增加而增加。非干擾成像技術用于檢測成年奶牛骨中礦物質含量和組成變化不十分敏感,在不同胎次和泌乳階段的牛中,僅觀測到骨中礦物質含量的微小變化。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