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奶牛休息時間的因素
來源:中國養(yǎng)殖網 編輯:佚名 更新于:2016-4-18 閱讀:
俄勒岡州立大學的奶牛研究中心,所有的奶牛從產犢那天起便均配上計步器(以色列的阿菲金S.A.E.)。一天擠奶兩次,擠奶時收集到的數據將上傳到軟件中,每分每秒研究者都能通過計步器對奶牛進行監(jiān)控。目前計步器對奶牛的發(fā)情鑒定準確率為95%。從2009年4月開始我們就已經開始監(jiān)測奶牛的休息時間,并發(fā)現了一些有意思的事實。
整個泌乳期奶牛有著固定的休息模式。休息時長在產犢后第一周增幅很大,第一個月后逐步下降,泌乳120天后慢慢上升并在泌乳200天之間都趨于平穩(wěn),200天之后又再次上升。雖然從統(tǒng)計學上講,還沒有證明存在確切關系,俄勒岡州立大學奶牛研究中心的研究者將這些監(jiān)測結果取了平均數:奶牛呆在新產牛舍時(泌乳天數為3—7天時轉移進去),在平均受孕期前一個情期(空懷天數平均145天),和奶牛懷孕2個月時(泌乳200天)。
荷斯坦牛和娟姍牛的休息模式很類似,但是有一個不同,荷斯坦牛每天的休息時間比娟姍牛多一個小時,該差別在整個泌乳期中是持續(xù)的(見圖2),盡管兩個品種在休息頻率上保持一致(每天10—12次)。這兩個品種,在頭胎牛和經產牛之間也只有非常小的一些區(qū)別。泌乳30天時,頭胎牛的休息時長不如經產牛,之后,所有其他奶牛的休息時長都相似。對于荷斯坦牛和娟姍牛而言,情況是一樣的。
正如所料,具有跛足問題的奶牛比正常奶牛需要更多的休息時間。但是,存在新陳代謝問題的奶牛似乎在病期休息的時間更短,恢復正常后,她們的休息時間和泌乳量正比例增長。
最后一個有意思的觀察:飼料的變化與休息時間長短存在一些關系。我們發(fā)現當添加一批纖維含高量且蛋白含量低的牧草時,奶牛休息時間立刻增加,伴隨著乳脂肪的升高,乳蛋白和乳產量的下降。
上篇:
下篇: